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遇建·建筑文化节】|建筑设计正当时 勇立潮头竞风流

   为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建筑学院举办以“绿色、开放、共享”为主题的建筑文化节系列活动之校园空间设计大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空间设计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灵活运用。

1.jpg

  由于疫情的原因,校园空间设计大赛转入线上展开。参赛选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认真思考如何在一片空地上,设计出一座气势磅礴且充满艺术气息的燕京理工学院国际交流中心。本次设计归为场地设计类,要求参赛者设计的内容包含场地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交通系统室外设施、绿化或景观四大要素,可按照专业特点进行自由发挥。为促进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每支参赛队伍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

2.jpg

  在参赛选手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霍达老师对每一份作品都给予了认真的指导,针对选手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逐一进行线上指导和答疑,对于选手提交的作品照片也都会耐心的圈点标注。每一幅作品的成功展示都有指导教师在背后谆谆教诲的身影。

3.jpg

  经过多次的修改与加工之后,参赛选手们将一幅幅作品呈现出来,展板上形式多样的作品映入眼帘,小巧精致且充满艺术气息,凝聚了师生们共同的心血,本次比赛既是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检阅。在夯实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他们的作品吧!

4.jpg

  设计人:赵婷

  班级:风景园林1701

  设计理念:本设计是校园景观设计,秉承绿色,开放,交流,共享的理念,以数字8为设计灵感,利用曲线打造流线设计。因为设计场地位于南门,是学校正入口。所以在建筑前给了一个小型入口广场在建筑两侧设置了曲线道路,曲线与建筑线型上完美融合,走到每一处都能有景色可观。且在场地西南位置有一个私密空间,将私密与开敞空间利用到设计之中,更好的满足人对于空间的需要。且曲线景观具有现代感和趣味性。在场地最西侧有自行车和电动车停车雨棚,满足校园学生放自行车和电动车需求。且我将汽车停车位放在一进南门东侧,是一个地下停车场,节省地面资源,满足整个校园停车需要。在建筑的考虑上我利用正方形与圆形打造适合学校整体风格的建筑,建筑的外立面与学校风格一致。最高建筑三层,半圆建筑为一层,三个建筑互相联通,具有方便性。建筑上设立天台可以更好地观赏整个空间。对于建筑里面的布置,最有特色设置了大型接待室,表演教室,VR体验室,游戏空间,手工体验室,也将学校的社团和孵化园放到这个地方,便于同学们的交流。

5.jpg

  设计人:穆文嘉

  班级:建筑1701

  设计理念:从校园规划的角度出发,尊重校园规划,建筑在场地中采用集中构图,去呼应周边环境的肌理与尺度,利用完整的屋面与太阳能光伏板相结合,响应国家政策。

 

在空间营造上,与功能相结合设计的大台阶式空间通过引导视线,引导行为的特点,塑造共享空间,促进人的交流。

6.jpg

  设计人:徐若凡

  班级:建筑1702

 

  设计理念:“山外青山楼外楼”是宋代诗人林升笔下的佳句,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藏深沉意蕴。就像新冠疫情为这盛世中的人民带来病苦与责问。我们在灾难下反思,交流沟通环境如何优化?室内外空间渗透延伸的手法,“绿色、开放、共享”的呈现方式等,这一切”青山会给你答案。

7.jpg

  设计人:雷金明

  班级:建筑1701

 

  设计理念:教学楼和办公楼为主体建筑。教学与办公活动集中在二层及三层为静区;公共交流,展览,会议活动集中在一层为动区。外部外立面的户外步行廊道,衔接屋顶露台和各楼层的室内中庭,从而有效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拾级而上的台阶提供给人群一个连续开放的观景平台,将周边区域的景观尽收眼底。

8.jpg

  设计人:刘心愉

  班级:建筑1701

 

  设计理念:燕京理工学院一直秉承与世界接轨的教育理念,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大鹏展翅,扶摇而上俯瞰天下。建筑造型向外延伸增加了建筑灵性。交流中心前设置广场使其视与校园内建筑呼应,青年应具有世界大格局观念,与世界接轨,成为一个栋梁之才。

9.jpg

  设计人:岳俊宇

  班级:风景园林1701

  设计理念:该设计遵循”绿色、开放、共享”为主题,将建筑与植物景观有机的相互结合,以达到“天人合一”。

 

建筑为二层垫高建筑,分两层,第一层为透明玻璃墙组成的开敞大厅与不透明砖墙围成的私密会议厅外加一个砖砌石台相互围合而成,既有开放空间,又有私密空间,形式丰富;二层则为简单的透明开敞活动厅,让人们能够眺望美丽的校园景观。建筑外围还设有“休息厅”供人闲庭却步,累时休憩赏花,岂不美哉!

10.jpg

  设计人:王博文

  班级:建筑1701

 

  设计理念:本设计位于学校南侧地块内,项目整体沿用校园建筑的风格和脉络,从其他校园整体规划中提取了建筑斜线和围合式的布局。三个承载着接待、交流、学习、会议、展示、演播功能的建筑体量呈风车型旋转排布,并通过中央的通高门厅联系。该布局为建筑的各个部分带来独立运营的可能性。人们可通过南侧主门厅和东侧室外楼梯进入建筑内部。二层的室外露台完全开敞面向学生,并均设有联系各个功能空间的入口,服务于学生,露台延伸到各个方向,使得校园景色无死角尽收眼底,给人以心旷神怡的空间感受。

11.jpg

  设计人:郭家仪

  班级:建筑1702

 

  设计理念:在秉持绿色、开放、共享的主题下,加入了中国传统合院元素,为人们提供亲近与感受自然与艺术、艺术与城市的校园空间,赋予整个建筑不一样的意义,让建筑、景观、校园、城市更和谐。

12.jpg

  校园空间设计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寻一安静的小屋,身旁除了图纸便是画笔,这可能就是各位参赛选手们这一个多月以来进行作品设计的常态。专心致志、孜孜以求便是身为建筑学子的优秀品质,对工作和学习的执着,对创作作品的精益求精。此次比赛在不断提升建筑人的人文价值和社会内涵的同时,传递出更多、更先进的校园空间设计与布局的“绿色、开放、共享”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