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新时代新风采| 聚焦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改革

        1月27日上午,教育部举行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关文件,介绍《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落实评估、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情况。

        如何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快跟燕小理一起去发布会现场看一看。

 

微信图片_20210218135217.jpg

微信图片_20210218135226.jpg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强调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突出5个抓手:

        第一、强化高校教师“四史”教育。

        第二、推进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

        第三、落实师德第一标准。

        第四、严肃师德问题查处。

        第五、完善教师思政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强调把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推进4项改革。

        第一、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机制。

        第二、加快高校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改革。

        第三、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第四、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

强调把细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作为关键路径,明确4项举措:

        第一、以破“五唯”为导向。

        第二、破除论文“SCI至上”。

        第三、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分级反馈机制。

        第四、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强调把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作为基本要求,强化3项保障。

        第一、完善教师发展培训制度。

        第二、建设高校教师发展平台。

        第三、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支持。

        目前,首批立项建设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122所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了新时代高素质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了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一、开展全员培训,团队教师能力素质全面加强。

        启动实施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分批次选派团队成员赴德国研修培训,学习借鉴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并进行本土化改造。

        二、创新在线培训,团队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

        2020年,委托同济大学在线开展德国职业教育专题培训,委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团队异地同步线上培训,累计培训3万余人,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实践能力。

        三、推动多方协作,团队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分领域建立19个协作共同体,通过研究合作、资源共享、人员互聘、学分互认等方式,围绕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开展协同研修600余次,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四、设置专项课题,团队教改研究实践成效初显。

        聚焦职业教育教学、教材、课程、资源等改革创新。

        五、做好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三教”改革落地落实。

        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统筹做好省、校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整体规划。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第一、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得到加强。

        第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有效夯实。

        第三、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

        第四、教师队伍建设的治理生态更加优化。

        第五、教育经费优先倾斜、优化结构目标基本实现。

        第六、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


 


        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7点建议:

        第一、应尽快修订教师法,明确教师权利义务,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维护师道尊严。

        第二、强化地方党委政府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主体责任,尤其是省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

        第三、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要求,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创造性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第四、积极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巩固提升国培计划实施水平。

        第五、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编制动态统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第六、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提标扩面”持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第七、进一步减轻教师负担,形成教师减负长效机制,下大力气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让教师集中精力专心教学。

        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有哪些好做法?

        一、优化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教师能力全面提升。

        强化师德引领,坚持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放在团队建设首位。

        二、深化校际、校企合作,切实打造命运共同体。

        强化校企协同合作,构建产学研培多方合作平台。

        三、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开展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选聘企业专家担当企业导师,协同开展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近几年来,学校十分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统筹规划、整合力量、明确目标、健全机制,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近两年来,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配齐辅导员队伍,建立新进辅导员成长机制。

        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工作水平。严把辅导员入口关,选拔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队伍,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质量。

        二、强化辅导员培养,完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体系。

        学校十分重视辅导员队伍的能力提升,通过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实践锻炼、科研研究、精品项目建设、职业能力大赛等方式,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质量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体系。

        三、组建学生工作研究团队,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开展辅导员发展团队化建设有力促进了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有效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完善辅导员考评机制,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通过引进、转岗,逐步配齐和优化学生工作队伍。以培训为主要方式,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深化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侧改革,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

        教育部2017年9月21日颁布的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强调,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学校会加大工作力度,重视基础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加强组织管理,健全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