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理建筑|2021暑期社会实践体验省情活动之传承革命精神 追寻红色足迹(五)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7月25日,燕京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乡村振兴调查队” 深入河北遵化红色革命根据地鲁家峪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技术特长,为鲁家峪村房屋建设和改造做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切实打造形象鲜明的美丽乡村。
通过近期在村中的走访,同学们在村子里看到一些村民正在翻盖自己家的房屋,同学们以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的方式,了解到鲁家峪村民对房屋建设和改造有一定的需求,同学们积极献言献策,并结合先进乡村的建设特点,准确把握本地区乡村规划的本质特征,针对村民个性化需求形成房屋建筑和改造设计方案,并利用广联达、BIM软件形成房屋建设效果图,供村民借鉴和参考,运用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为鲁家峪村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利用软件制作设计图的过程中,村民们对电子技术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同学们为了让村民更好的认识到科教兴国的意义所在,决定在最后一天进行一些专业知识讲解,有助于加深村民们对我国先进乡村的房屋建设样貌的了解。讲解涉及到BIM软件的主要特点: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等。村民们对此报有很大感兴趣,并在会上积极提问,同学们也积极耐心的为村民解答,现场气氛一片祥和。
对村民进行专业知识讲解
房屋建设效果图
在“乡村振兴调查队”临别之际,村干部赠予了队员们两本《鲁家裕》,他说:“鲁家峪抗日根据地是我们的骄傲,我要把这些红色资源整理好,留给后人,教育后人,告慰先烈!”说到此处,他眼中不禁闪烁着晶莹闪亮的光芒。老人们总是这样,想把最好的资源都留给后辈,帮助年轻人走得更远、站的更高。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逢盛世,不仅有优秀的前辈为我们保驾护航,还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种种优质的馈赠,更不应忘记早已步履蹒跚的他们。科技的高速发展让大部分人都搭上了一趟快车,而坐在车厢前排的科技创造者更应该注意是否有人不适应这辆快车的高速,创造一种属于他们的方式,而不是任由他们被落下。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扶助弱势群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弱势群体也应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因为他们也曾无私地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通过短短五天的社会实践,同学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世情国情省情、社情乡情民情,感受到了抗战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传承,对红色革命精神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且借助乡村振兴的大好机会,不断学习和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实现自身和国家共同的正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