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理建筑 | “情系燕理,荣归母校”——建筑学院五一社会实践活动(五)
与昔日母校恩师的一次谈话
张文彬
在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中,恩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不仅传授我们学问,更重要的是,他们教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和胸怀。大学时期毕业后,很多学生会选择回访母校,回访这些教育过自己的教师,表示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成长的肯定在此,回访师长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我也在思考自己在研究学习中,是否真正学懂这些原理和知识,是否真正做到了只有站到了知识的最高点才能看清楚自己走的路。而在访问的过程中,我对王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困难,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和指导。有时候,我们身外干-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我们感觉所有的树木都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到前方的道路和方向。此时,老师就像是一盏路灯,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和指向,帮我们走出那片森林。那言灯,并不是带我们一直向前走,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察看自己的方向。回访恩师,是一种对过去的思索,同时也是对生活的肯定与总结。当我们不断思考自己未来的道路,回访恩师,向他们表达感恩之情,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才能真正走向未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成为更好的自己。
崔皓
回访母校,与昔日恩师的交谈让我深感时光荏苒,但师生情谊依日深厚。坐在熟悉的教室里聆听着恩师的教诲,仿佛又回到了那些青涩的校园时光。恩师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学生成长的期待与关心,一言一语中都无不透露着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让我倍感温暖,也对教师行业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在此次交流中,恩师分享了许多教学心得,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品格和责任感。恩师还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和关怀。这次回访让我更加珍惜与恩师的缘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我会将恩师的教诲铭记于心,不断努力学习,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母校能够越办越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佳卉
回访母校的活动让我感触颇深,回到母校,我努力地寻找过去的回忆。往日的气息,荡然无存。我怎么会想出这样一个念头?我不顾目的地地向一个方向奔跑。终于跑到了尽头。这时眼前一片茫然,,几时,我也曾努力追寻过,穿过一片沼泽地,一片荆棘,我全身疲惫不堪,耀眼的阳光下,笑容显得那么刺眼,那只是失落后的一笑,片刻的沉默。夕阳,我斜着的身影,它再也经受不起打击,就这样。夜幕降临,试着找到一个可以离开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可以放弃的理由。我渐渐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那是一个做快乐的天堂,年轻的我们在那里游荡。寻找梦想的远方。破幻。在网吧里,我借着一点时间把它完成了,梦想没有尾声,它也永远抵达不了我心中的尾声,让它漂向远方,任其飞翔!回访母校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代表高校的形象,通过独特的形式,传高校的精神和理念。
冯文洁
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老师则是我们智慧的源泉。当我们离开母校毕业以后,是否还保持着对母校和恩师的思念之情呢?近日,我有幸回到母校访问了曾经的恩师。这次访问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母校和恩师对我的深远影响。
在与恩师的交谈中,我深感有着恩师的指导和教诲才有了我的今天。当年我恃才傲物、狂妄自满的样子历历在目。印象最深刻的是恩师对我固执的批评和耐心的指导。在困难时,她总是在我身边激励我不断前进,给予我力量。我为自己当年的不成熟而感到惭愧,同时也感激恩师的耐心培育和无私教导。这次访问让我更加明白,要时刻感恩母校和恩师的恩情,同时也要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努力追求更好。
以上是我对于访问母校恩师心得的体会,希望能够将这份感恩之情传达给更多的人。母校和恩师的教诲将永远存在于我心中,激励我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郭乙霖
步入大学后迎来了第一个五一假期,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仿佛昨天还在紧张的备考,高三的感觉还未完全散去,现在却又戴上了学姐的光环回到了母校见到可爱的学弟们,看望陪伴我的老师。
回到母校,正在举行隆重的成人礼仪式,半年多没回学校,学校的变化真不小,这好像是第一次欣赏校园,这次没有课业的繁重,心态自是比以前轻松。但是,站在教学楼窗口往远处眺望时,我深深地明白,我的世界再也不是唯一的一场高考,也不是眼前目之所及之风景。而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一份责任、一份信仰。欢快的笑声从教学楼传来,熟悉的操场上依然回荡着激情四溢的呐喊声。来到教室前站定,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还能听到曾经铿销有力的教师讲课声。走进了曾经的恩师办公室,她热情地迎接了我,并询问了我的近况。在长时间的交流中,我回忆起了曾经在母校度过的美好时光,感受到了母校给予我的深沉情感。
站在高考倒计时牌前,感慨万千。其实,我们虽然已经安安稳稳在大学里读书生活,但是,在日常学习中我们缺少了朝着一个明确目标的奋斗心态。所以,虽然身处大学,我们仍然要有坚定的目标,并为之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