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理建筑 | 实训日记——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参观学习中国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一)
为激发学生对工程地质的兴趣,增强对专业学习的直观了解与实践能力,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建筑学院于11月20号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在中国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进行地质实训,土木教研室郭奕宏老师,刘秀秀老师,权集老师,陈猛老师,席晓晖老师,索笑颖老师及土木2001班级全体学生参加本次实训。
老师们会合
参观从正门进入,首先,同学们观看了矿石园林式大标本,讲解员为大家讲解了三大岩石的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博物馆特色的54根柱子,讲解员表示柱子平面是天然形成的,由岩浆岩喷出时自然形成的柱状节理与斑状结构,所有矿石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地质博物馆参观,使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各类岩土标本,进一步了解我国境内岩土的类型与特点,了解到中国各个地区特有的矿产资源的重要用途,并掌握其工程地质性质。
讲解员讲解
随后,讲解员带领同学们来到地球资源展厅,为大家展示了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概括介绍了地球上生物发生、演化及灭亡过程。并带领大家走入矿物世界,展示了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卤化物矿物的多种形态,让同学们对中国的矿产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意识到矿产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讲解员讲解
最后,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岩心数字化中心,讲解了中国地质发展史,同学们通过数字科技的动态模拟与VR沉浸式体验了解了开矿的作业工作。在自由参观的时间,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更加细致地参观,不懂或是不明白的地方还会与同学交流或是向老师进行咨询。
学生拍照留念
在参观员带领同学参观的同时,土建教研室老师们与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学普及室张老师及李老师进行了友好交流。土木教研室老师表示土木工程系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非常愿意和博物馆一起构建基于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成才、深化校馆联动,真正落实“人文化、素质化、技能化,全面化”的培养体系。
建教研室老师们与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学普及室张老师及李老师交流
通过本次地质实习,学生们不仅有效提高了自身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亲身的实践经历更是帮助同学们提高了对工程地质内容的理解,获得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未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