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塑可持续国际视野,展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果——燕京理工学院建筑学院赴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商务处开展国际化特色活动
2024年11月11日,燕京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与奥地利诺恩堡建筑物理研究所共同赴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商务处,以“奥地利建筑与文化”为主题开展了国际化特色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双方合作的丰硕成果,也为中奥两国在国际化建筑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对话平台。奥地利驻华使馆商务处参赞乐思华(Mag. Franz Rößler)与商务处第一秘书、绿建专员林怡脉女士出席了此次活动。燕京理工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宋丽辉,党总支书记郭磊、副院长霍达、教研室主任魏源朔、建筑学院国际班学生建筑学专业郝彤颜、创作团队代表建筑学专业姜彤彤出席了此次活动。奥地利诺恩堡建筑物理研究所中国区合伙人董小海先生、王昊先生出席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乐思华(Mag. Franz Rößler)对燕京理工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驻华大使馆商务处的职责与成就。随后,宋丽辉院长介绍了燕京理工学院及其建筑学院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成果。奥地利诺恩堡建筑物理研究所中国区合伙人董小海先生分享了与燕京理工学院的合作历程,不仅介绍了双方共同成立的超低能耗建筑研究院,还强调了大卫·米库莱克先生和他本人作为奥方指导老师,与燕京理工学院师生共同努力,历时两年完成的《奥地利建筑编年史》这一国际合作成果。希望未来能与奥地利使馆商务处进一步加强与燕京理工学院的合作,包括组织学生访问奥地利以及在奥多所院校的专项活动。这些计划旨在促进中奥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为两国在建筑科技领域的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接下来,由建筑学院国际班学生郝彤颜用英语介绍了燕京理工学院师生共同创作的《奥地利建筑编年史》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制作画册过程中的心得与感受。郝彤颜同学表示:“燕京理工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项目,增进对世界各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我认为,建筑不仅是石头和砖瓦的堆砌,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因此在制作画册、匾额的翻译校对过程中,我融入了自己对奥地利建筑文化的理解,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奥地利的文化,同时也为中奥文化交流贡献一份力量。画册主创团队代表建筑学专业学生姜彤彤用英语介绍了在画册绘制过程中对奥地利建筑与文化的感受。她说道:“在创作手法上,我们充分发挥手绘的魅力,水彩的温润细腻、马克笔的鲜明浓烈、速写的灵动快捷,都被我们巧妙运用。我们团队成员共同搜集关于奥地利建筑的图文信息,反复琢磨其建筑结构、色彩搭配、装饰细节。每一次下笔,都是对奥地利建筑灵魂的一次捕捉与重塑,不仅感受了哈姆施塔特小镇的古朴,也体会到了2226大楼的可持续科技”。
两名同学流利的英文表达和深切的感受,获得了乐思华(Mag. Franz Rößler)参赞的表扬,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乐思华(Mag. Franz Rößler)参赞说道: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建筑行业关注的问题,希望燕理师生对奥地利可持续工业建筑做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与格拉茨技术大学进行交流,并赠送了《奥地利-过去、现在和未来》书籍,鼓励燕理建筑学子继续了解奥地利历史与文化。
活动的最后,建筑学院院长宋丽辉、党总支书记郭磊代表学校、学院向奥方赠送了由建筑学院师生共同制作的匾额,建筑学专业主任魏源朔赠送了学生制作的画册,乐思华(Mag. Franz Rößler)参赞对画册进行签名留念,并回赠给创作团队的师生。
此次国际化特色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燕京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在国际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就,也为中奥两国在建筑科技领域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学院将继续与奥地利政府、企业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续写新时代中奥建筑友好互利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