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教研
燕理建筑 | 高数B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研讨会(五)
课程思政是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挖掘课程德育功能的一种理念与实践探索。高等数学B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覆盖学生面广,授课持续时间长,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课程思政要求,高等数学B选用了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特色规划教材《高等数学》,该教材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指示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充分体现高等数学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功能。
我校作为“大学数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学习了一系列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线上报告,根据虚拟教研室开展的各项报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2022年9月26日,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B组全体教师开展了“关于高等数学B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的研讨会。会议中,根据目前所讲授的内容——极限,老师们各抒己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旨在更好的将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堂,确保所有思政元素的加入不牵强附会,也不是老生常谈,而是一种自认的拓展和延伸,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从有限到无限的极限思想萌芽
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 天下篇》中记有“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即一尺长的杆子,每日截取它的一半,永远截不完。直观上体现了极限思想。虽然那时候我国人民对极限思想的认识属于哲学,但已形成了极限思想的萌芽。
二、领先西方千年的极限思想运用
在我国,极限思想最早出现在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刘徽所著的《九章算术》一书中,他在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中,创立并使用了极限方法。他首创的“割圆术”即用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逼近圆的面积。所谓“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另外,在高校课堂中,教学环节要融入对学生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的培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充分做好“育人”工作。